歡迎訪問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歡迎,請登錄 傳真:0635-8336665 24H電話:0635-8681234
綜合 人氣
共1729條結果
  • 興中道

    興中道是廣東中山新十景之一,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興中綴錦。興中道全長3.5公里,寬50米,中心綠化帶寬11米,路面平坦寬闊。北起市人大、政協(xié)大樓,南至孫文紀念公園和博愛醫(yī)院。市人大那座雄偉、高大的牌坊式建筑與孫文紀念公園高大的孫中山先生的塑像南北相對,遙相呼應,寓意孫中山先生為之奮斗的革命理想和振興中華的藍圖正在實現(xiàn),也構成了新的人文景觀。

    [城市風光]

  • 探花及第坊

    廣東中山市沙溪鎮(zhèn)探花及第坊探花及第坊位于廣東中山市沙溪鎮(zhèn)龍瑞村,建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為四柱三間三樓牌坊,用花崗石雕鑿構筑。樓為歇山頂,三樓頂均用石雕斗拱承托,高約8米。正、背面坊額豎刻:"欽點"二字。正、背主間橫匾同刻:"探花及第"四字,上款:"同治元年壬戌科一甲三名進士",下款:"臣劉其昌立"。正面左右橫匾分別刻:"翹舒"、"秀出"。

    [城市風光]

  • 孫西步行街

    中山有現(xiàn)代派建筑,同時又擁有一些改造的舊街,“中山文化旅游步行街”即是一景,它是一種與現(xiàn)代市井結合得非常吻合的建筑風貌,它在和諧性和獨創(chuàng)性兩方面都得到了普遍的堂,又有我國20世紀初四大百貨之一的舊永安公司分公司等。98年底,孫西步行街二期工程全面竣工,為完善配套設施,增強文化內(nèi)涵,步行街文化廣場于98年9月底初具雛形,經(jīng)過前后兩次改建,在99年元月底全面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城市風光]

  • 雙美橋

    雙美橋原是橫跨水色匝,南連永寧北村北街,東接藍田大街的主要交通樞紐,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其功能逐漸被距10多米之遠的一座平坦開闊的水泥隱橋替代。該橋為單孔石橋,長18.5米,寬3.16米,高4.5米。橋為南北走向,南有8級步級,北有10級步級。東面上方石刻為“康熙伍拾伍年丙申孟冬吉旦歲進士何圣強重修”,下方石刻為“雙美橋”,上款:“嘉靖歲次辛酉”,下款:“孟秋吉旦重修”。

    [城市風光]

  • 百齡流芳坊

    百齡流芳坊位于廣東省中山巿黃圃鎮(zhèn)鎮(zhèn)一村,建于清代道光十八年(1838年)。為四柱三間通天式牌坊,以花崗石雕鑿構筑,高5米。正面主間上豎刻“圣旨”(陽刻)二字,下方橫匾陽刻:“百齡流芳”四字,上款陰刻“道光戊戌”,下款陰刻“何高啟立”。背面上豎刻“恩榮”(陽刻)二字,下方橫匾陰刻:“升平人瑞”四字。

    [城市風光]

  • 紫云谷

    硯坑紫云谷位于肇慶東南郊爛柯山,西江羚羊峽省級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硯坑擁有端硯開采、加工的悠久歷史,中國品質最好的端硯都出自于紫云谷的老坑、坑子、麻子坑三大名坑。這里有唐朝年間開采硯石的千年老坑洞,并可觀賞到一年一度盛開的爛柯仙鐘之稱的吊鐘花,鐵索橋,戶外拓展基地,綠色長廓,古磨群遺址,溝谷雨林品氧谷、侗族歌舞表演,沿著腳下的小溪,就開始進入風景如畫的山谷。

    [城市風光]

  • 肇慶元魁塔

    肇慶元魁塔在端州區(qū)東堤二路,南臨西江,始建于明天啟三年(1623年)。該塔高27米,呈八角形,從外面看有七層,實際上里面有十層,屬樓閣式穿壁繞平座磚石塔。塔基用石料鋪成,塔身用磚砌成,各層于南北兩面辟拱門。該塔自下而上,塔檐及千座逐層收縮;每層塔壁外面仍留有前人修塔時用的“插桿洞眼”。元魁塔雖然矮小,但結構玲瓏,保留了唐宋至明代的建筑風格,很有研究價值。

    [城市風光]

  • 羚山炮臺

    此炮臺控制旱峽陸路及羚山峽水道交通的要沖,形勢險要,這里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炮臺主體建筑設在紅崗制高點,以主體暗堡(母堡)為中心,在平面為長方形的陣地上按照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位分設四座較小的暗堡(子堡),炮臺暗堡結構與當?shù)仄渌谂_一樣。

    [城市風光]

  • 景福圍局紀念亭

    景福圍局紀念亭在端州區(qū)培腳路北側,東鄰景福祠與崇德塔,建于1935年,為正方形結構,每邊長7米,亭內(nèi)主柱四根,檐柱四根。紀念亭內(nèi)原來豎有“高要縣景福圍民國五年修復全圍紀念碑”和“景福圍維護七十二魚涉諸公紀念碑”兩塊碑,現(xiàn)已移放在肇慶市博物館的碑廊中。紀念亭現(xiàn)存完好,由肇慶市堤圍管理所管理。

    [城市風光]

  • 漢謀圖書館

    漢謀圖書館位于城區(qū)寶月臺原高要縣中學內(nèi),今為端州區(qū)文化館所在地。該地為肇慶八景之一的“寶月荷香”。早在宋代,任端州知郡事的包拯便在這里建立星巖書院,漢謀圖書館的前身就是星巖書院的“眾綠廳”。清代時星巖書院改為包公祠,后又改作魁星樓,至民國初因年久失修坍毀。1917年,新加坡華僑陳祝齡捐資重建為“祝齡樓”。1925年冬,廣東省省長古應芬為培養(yǎng)西江各縣民團骨干,開辦西江宣傳養(yǎng)成所。

    [城市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