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號蟄仙,祖籍蕉嶺縣文福鎮(zhèn)淡定村(今逢甲村),是我 國近代抗日志士、愛國詩人、教育家。1864年12月26日出生于臺灣苗栗縣銅鑼灣。26歲考中進士,被清光緒皇帝欽點為工部虞衡司主事,四品京官。他無意仕途,告假回臺,培育民智。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籌建義軍并率領(lǐng)臺灣民眾抗日保臺,終因敵我力量懸殊,彈盡糧絕,在部將規(guī)勸下,于1895年渾淚離臺內(nèi)渡,定居祖籍蕉嶺縣文福鎮(zhèn)淡定村。
線路分類: [名人故里]
景點地點: 國內(nèi) 廣東省 梅州市
本站推薦:
丘逢甲故居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號蟄仙,祖籍蕉嶺縣文福鎮(zhèn)淡定村(今逢甲村),是我 國近代抗日志士、愛國詩人、教育家。1864年12月26日出生于臺灣苗栗縣銅鑼灣。26歲考中進士,被清光緒皇帝欽點為工部虞衡司主事,四品京官。他無意仕途,告假回臺,培育民智。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籌建義軍并率領(lǐng)臺灣民眾抗日保臺,終因敵我力量懸殊,彈盡糧絕,在部將規(guī)勸下,于1895年渾淚離臺內(nèi)渡,定居祖籍蕉嶺縣文福鎮(zhèn)淡定村。
簡介:
他先在家鄉(xiāng)廣東梅州和潮州、汕頭等地興辦教育,倡導新學;1903年,被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淵、蕭惠長等人創(chuàng)辦的興民學堂聘為首任校長;后利用擔任廣東教育總會會長、廣東[1]咨議局副議長的職務之便,支持康梁維新變法,并投身于孫中山的民主革命,與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等革命黨人參與籌劃潮州黃岡起義等革命活動。辛亥革命成功,他力促廣東和平光復,出任廣東革命軍政府教育司長,赴寧參與籌組南京中央臨時政府工作,當選為中央?yún)⒆h院參議員。終因積勞成疾,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于1912年2月25日在蕉嶺縣文福鎮(zhèn)淡定村病故,終年49歲。
詳細介紹
丘逢甲故居坐落在廣東梅州市蕉嶺縣文福鎮(zhèn)淡定村(今逢甲村)。建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秋,共計55間2堂,面積1800多平方米,是一幢坐西朝東兩堂四行,中軸對稱,后面半圓形圍屋與前面的5個門樓形成封閉整體的客家圍屋。正門名為“培遠堂”,是清末翰林溫仲和書,兩側(cè)對聯(lián):“培栽后進;遠繼先芬”為丘逢甲自擬。內(nèi)堂懸掛清光緒皇帝欽授“進士”牌匾;屋內(nèi)其余每個堂、室均有清代名人、書法家書寫的堂名、楹聯(lián),蘊藏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極具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故居內(nèi)陳列有珍貴文物、照片、手稿、文獻,向人們展示抗日志士、愛國詩人、教育家丘逢甲光輝的一生。故居先后于1984年和1998年兩次按原貌重修。1989年經(jīng)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4月被命名為首批“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丘逢甲故居坐落在蕉嶺縣文福鎮(zhèn)淡定村。建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面積1800m2,是一幢坐西朝東55間2堂4行的客家圍屋,正門名“培遠堂”為清末翰林溫仲和題,兩側(cè)對聯(lián):“培栽后進;遠繼先芬”。內(nèi)堂匾額“心泰平草廬”為清廣東巡撫許振袆題。南廂房“念臺精舍”為潮州知府李士彬書;北廂房“嶺云海日樓”為清進士吳道熔題。屋后有大荔枝樹12株,傳為丘逢甲所植。故居內(nèi)陳列有珍貴文物、照片、手稿、文獻,向人們展示抗日志士、愛國詩人、教育家丘逢甲光輝的一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4年和1998年先后兩次由蕉嶺縣人民政府撥款按原貌重修。1989年經(jīng)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2000年4月被命名為首批“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