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護魯山口碧霞元君祠,興于康熙、盛于嘉慶,前后歷經(jīng)300余年,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于泰山極頂之南,天街東首,北依大觀峰(即唐摩崖),東靠駐蹕亭,西連振衣崗,南臨寶藏嶺。系元君上廟,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宋大中祥符年間創(chuàng)建,金碧輝煌,儼然天上宮闕。祠為二進院落,以照壁、金藏庫、南神門、大山門、香亭、大殿為中軸線,兩側(cè)為東西神門、鐘鼓樓、東西御碑亭、東西配殿。
線路分類: [陵園古墓]
景點地點: 國內(nèi) 山東省 濟南市
本站推薦:
碧霞元君祠
泰山護魯山口碧霞元君祠,興于康熙、盛于嘉慶,前后歷經(jīng)300余年,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于泰山極頂之南,天街東首,北依大觀峰(即唐摩崖),東靠駐蹕亭,西連振衣崗,南臨寶藏嶺。系元君上廟,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宋大中祥符年間創(chuàng)建,金碧輝煌,儼然天上宮闕。祠為二進院落,以照壁、金藏庫、南神門、大山門、香亭、大殿為中軸線,兩側(cè)為東西神門、鐘鼓樓、東西御碑亭、東西配殿。
碧霞元君祠位于泰山極頂南側(cè),初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稱昭真觀,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改名碧霞靈應宮,又稱碧霞靈佑宮,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后改稱碧霞祠,沿用至今?!?br />
碧霞祠大殿為五楹,九脊歇山式頂,瓦壟三百六十條,以象周天之數(shù)。蓋瓦、鴟吻、戧獸、大脊等均為銅鑄。檐下高懸雍正帝「贊化東皇」、乾隆帝「福綏海宇」巨匾。整個大殿雕梁畫棟,睛天朗日之下,金光璀璨,蔚為壯觀。殿內(nèi)正中神龕內(nèi)的碧霞元君貼金銅坐像,鳳冠霞帔,慈顏安詳端莊。 碧霞元君是道教尊奉的女神,俗稱泰山娘娘、泰山圣母、泰山奶奶,傳說是東岳大帝之女,宋真宗時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經(jīng)中說,碧霞元君是西天斗母的化身,在泰山修道成真,位證天仙,受玉帝之命,統(tǒng)領(lǐng)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民間傳說碧霞元君能福佑眾生,特別保護婦女兒童,有求必應。現(xiàn)在每年有逾百萬的香客游人登泰山朝拜碧霞元君,心香一瓣,祈神福佑。
大殿左右為東、西配殿。東配殿祀眼光娘娘。傳說眼光娘娘能治療各種疾病,保佑人們眼明心亮、身體健康。西配殿祀送子娘娘。送子娘娘掌管人類生兒育女之事。香客往往在殿中用紅布包一個石膏娃娃帶回家去,放在床上,以求娘娘賜子,稱為“拴娃娃”?!|、西殿之間是香亭,祀碧霞元君。封建時代,大殿輕易不開,只有帝王大臣才有資格進大殿朝拜元君,普通百姓只能在香亭中求禱泰山娘娘?!?/p>
1983年,泰山碧霞祠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二十一處重點道教宮觀之一。1985年,這座千年古觀重新交由道教組織管理,作為宗教活動場所開放。
建筑沿革
據(jù)《泰山道里記》和《岱覽》載,唐代前泰山頂上女神早有玉女或元君的稱號。1008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東封泰山時雕玉女像,鑿龕供于玉女池旁。至宋元年間始建玉女祠,金改稱昭真觀,明洪武年間重修,號碧霞元君,成化、弘治、嘉靖年間拓建重修,正殿施銅瓦,1615年(明萬歷四十三年)鑄銅亭(當時稱金闕,現(xiàn)存岱廟)。清代順治年間神門上增葺歌舞樓及石閣,乾隆年間建御碑亭及鐘鼓樓,同 治年間建香亭。其中在康熙年間因水沖廟毀而重修,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又重修。 碧霞祠現(xiàn)存建筑保留了明代的規(guī)模及明代的銅鑄構(gòu)件,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建筑風格多為清代中晚期的風格。
南大門筑于重臺上,前后廊式。廊下東、西山墻上筑神臺,供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護衛(wèi)神銅像。
建筑格局
正殿上覆蓋瓦、鴟吻、檐鈴,均為銅鑄,檐下有乾隆御賜匾額“贊化東皇”。大殿5間,面闊24.7米,進深15.1米,通高13.7米,四柱七架梁,重梁起架,十一檁前后廊式,九脊歇山頂,四角施角柱。正間寬5米,次間寬4.4米,稍間寬3.45米,檐下施斗拱柱頭科單杪雙下昂六踩,斗拱上承托桃尖梁頭,平身科各間數(shù) 量不同,正間6柁,次間5柁,稍間4柁,均單杪雙下昂五踩。斗拱上承托螞蚱頭, 角科單翹重昂七踩,轉(zhuǎn)角斗拱上承托寶瓶,檐下及后檐下亦施斗拱,形式與前面相同。屋面的筒瓦、大脊螭吻、垂脊、垂獸等構(gòu)件皆銅鑄。大脊上飾雙鳳纏枝花紋,戧脊有6個獸和1個仙人,檐上瓦釘處飾立體走龍,均為銅鑄。歇山與山墻的交角處飾人物圖案,每面9個。
殿內(nèi)槽柱上施四柁隔架斗拱。柱上施井字形天花板,正間內(nèi)斗拱相圍呈八角形藻井,中間高浮雕盤龍戲珠。正間和西次間均設(shè)石雕仰覆蓮紋須彌座神臺:正間神臺裝木構(gòu)雕花神龕,祀元君銅像,兩側(cè)為眼光、送生兩神銅像;東次間神臺供眼光奶奶及二侍女銅像,西次間神臺供送子娘娘和二侍女銅像。正殿內(nèi)懸康熙帝巨匾“福綏海宇”。
祠以照壁、火池、南神門、大山門、香亭、大殿為中軸線,左右分列東西神門、 鐘鼓樓、御碑亭、東西配殿等建筑。結(jié)構(gòu)嚴謹,布局緊湊,南北長76.4米,東西寬 39米,總面積2979.6平方米。
照壁和火池均在南神門外,照壁下部石砌,上部砌作五脊墻頂,北面鑲石板4 塊,大書“萬代瞻仰”。壁高3.45米,寬5.22米,厚0.65米?;鸪匾婚g在照壁北, 又名金藏庫,磚石建造,面闊5.3米,進深5.3米,通高5.7米,無梁檁橫磚發(fā)券, 筒瓦五脊歇山頂。面北開一門,東西山墻各開一窗,是香客焚燒幣帛及香紙的地方。
金藏庫,俗稱火池,專供香客焚紙香?;鸪赜姓毡冢髸?ldquo;萬代瞻仰”。門上有歌舞樓,門內(nèi)東有東神門,西有西神門,盤道穿越其間。院中東為鐘樓,西為鼓樓,北為重臺。在火池北,石砌方形,頂部條石平鋪。門寬2.7米,進深5.26米,高2.73米,東西各有小房一間,門相對。門有歌舞樓3間,面闊9.79米,進深4.95米, 通高4.9米,兩柱六檁六架梁,重梁起架,卷棚歇山頂,東西山頂各開一拱形門, 北面無壁。檐檁墊板等施墨線小點金彩繪。
西神門與天街相連,東神門與通玉皇頂?shù)谋P道相接,兩門形式相同,均石砌拱 形門洞,高3.4米,寬3.25米,進深5.4米。上筑閣樓各3間,面闊8.8米,進深3.5 米,通高4.9米,二柱六檁六架梁,重梁起架,卷棚歇山頂,施墨線小點金彩繪。
三神門間各有北向小房,頂部鋪條石,將東西閣樓和歌舞樓連在一起,有石階相通。
鐘鼓樓位于大山門前東西閣樓北,面闊、進深均5.4米,通高7.38米,方形重 檐五脊歇山頂,灰色筒瓦,樓身施四通柱,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上下層間施四楞木鋪釘木板。上屋施角 梁、扶角梁、金枋等起架。金枋上橫置一圓梁懸掛獸鈕蓮口銅鐘。施墨線小點金彩繪。
大山門,5間,面闊19.8米,進深11.2米,通高12.15米,五柱九檁七架梁,中柱前后廊式,重梁起架,九脊歇山頂,筒瓦板瓦、大脊垂脊、勾頭、滴水、螭吻、走獸等均鐵鑄。
正次間中柱下裝3門,稍間檐下砌墻開圓拱窗,內(nèi)置青龍、白虎、文曲、武曲星君4銅像。檐下施斗拱,柱頭科為單杪雙下昂七踩斗拱;平身科每間4柁,也為單 杪雙下昂七踩斗拱。斗拱檐檁普柏枋、闌額、墊板、由額及雀替施墨線大點金彩繪。
東西御碑亭,位于大山門后兩側(cè),方形,面闊進深均6.2米,通高7.9米,施四通柱,九脊重檐歇山頂,黃琉璃瓦蓋頂。檐下施斗拱,一斗二升交麻葉頭。下層四 周砌墻。兩碑亭均開一南向門及向院內(nèi)的門。斗拱檁枋上施墨線大點金彩繪。亭內(nèi) 置乾隆登岱詩漢白玉碑。
東西配殿各3間,面闊13米,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進深7.7米,通高8.4米,四柱五架梁,七檁前后 廊式,重梁起架,五脊硬山頂。檐下施斗拱,柱頭科單下昂三踩。斗拱上承托抱頭梁(螞蚱頭狀),平身科,單下昂三踩。斗拱上托六分頭,檁枋斗拱上飾墨線大點金 彩繪。東配殿供眼光奶奶和二侍童銅像,西配殿供送生娘娘及二侍童銅像。瓦面的板瓦、筒瓦、大脊、螭吻、勾頭、滴水、走獸等皆鐵鑄。
香亭即明萬歷年間所鑄金闕處,金闕后移山下。亭重檐八角,內(nèi)祀元君銅像。亭兩側(cè)有銅碑對峙:東為明萬歷年間《敕建泰山天仙金闕碑記》;西為天啟年間《敕建泰山靈佑宮碑記》。亭前有明嘉靖和萬歷年間銅鑄千斤鼎和萬歲樓。香亭,在正殿前院中,方形,面闊進深均5.8米,通高8.3米。亭身四通柱,周 列角柱和輔角柱,共12根,形成下層環(huán)廊。柱上施斗拱、柱頭科一斗二升交麻葉頭, 平身科每面8個,一斗二升螞蚱頭。上層柱頭科斗拱單昂一斗二升三踩,平身科每 面6個,影作一斗三升。黃琉璃瓦九脊重檐歇山頂。亭內(nèi)設(shè)神龕,供碧霞元君銅像。
院東南、西南偶是御碑亭,內(nèi)有乾隆登岱詩碑。
祠東為道院,明代置東公署,香稅總巡官駐此。清代改為駐蹕亭。碧霞祠今有道士、道姑30余人。
院南為寶藏嶺,上有巨石類獅,俗稱獅子峰。
碧霞元君祠,俗稱泰山老奶奶廟,建於山東省平陰縣東阿鎮(zhèn)少岱山頂北端的臺上,臺高四米,東西十七米。臺上建祠,祠面闊五間,檐高四米、東西長15米,進深六米。為重梁起架,歇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前廈有紅漆木柱六根,中有泥柱四根,明柱二根,后有明柱六根,門窗為花欞格扇。紅墻灰瓦,飛檐花脊。祠內(nèi)有塑像三尊,中為碧霞元君,東為眼光老母,西為送子娘娘。像高約1.5米,安坐在一米高的臺上。